在数字化浪潮深度重塑教育生态的当下,人文学院紧扣学校审核评估整改工作要求,于4月2日举办了以“数智应用 场景搭建——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新形态”为主题的课程思政工作坊,本次活动由人文学院副院长李璐主持,社会学系张海娜老师主讲,全院专任教师踊跃参与,共同探讨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路径。
本次课程思政工作坊以“政策驱动、技术赋能、场景创新”为主线,通过理论阐释、案例剖析与技术演示三维路径,为参会教师系统呈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创新范式。张海娜老师首先以“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深度耦合”为切入点,提出“三维重构”创新模型:在育人目标层面,构建“知识-能力-价值”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在实施路径方面,探索“AI+VR+大数据”多模态教学场景;在评价体系维度,开发数智课堂分析系统,实现过程性评价的可视化数据。接着,通过清华大学“思政智能体”等典型案例,生动展示了技术赋能教育的创新实践。特别是现场演示的“AI动态数据可视化”“数字人历史对话场景”等技术应用,引发教师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度思考。最后,针对传统思政教育存在的说教感与割裂感问题,结合《人口社会学》课程改革实践,提出“场景化教学”实施路径,实现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这种将价值引领嵌入专业教学全链条的创新模式,为人文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本次课程思政工作坊不仅带来技术层面的创新启示,更推动了课程思政数字化转型这一教育理念的深层变革,令参会教师体悟到新时代教育工作者需实现从课程思政参与者向价值生态建构者这一角色的转变。教学研究聚焦数字化转型正当时,人文学院作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学院,既要善用科技力量提升育人效能,更要坚守人文精神的教育本质,为建设矿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贡献人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