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理论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人才培养-理论教学 >> 正文

人文“金课”

省级一流课程《二十世纪中国经典小说品鉴》

图1课程链接主页信息

课程名称:二十世纪中国经典小说品鉴

课程负责人:李璐  

学时及学分:线上通识课34学时/2学分

线下专业课40学时/2.5学分

课程平台:智慧树网

课程链接: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009030/233829/21#teachTeam

2014年原课程《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赏析》获黑龙江省第二届精品视频公开课。

2019年教学内容全新改版、教学设计全面升级,更名为《二十世纪中国经典小说品鉴》的课程,在智慧树平台上线。授课视频91个,最初上线授课时长658分钟,2021年更新为现在的661分钟。2023年该门课程获批第三批黑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 

《二十世纪中国经典小说品鉴》课程采用“四大主线”课程模块设计,以认知为牵引,细化教学策略,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坚持OBE教学理念的创新施用。 

图2“四大主线”课程模块设计示意图

课程目标: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养三大目标以及学校办学定位。掌握二十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较为优秀的文学大家及其创作的经典文学作品,牢记文学作品中经典的人物形象从而形成烛照之光,照亮学生成为一名身心健康之人的成长之路,夯实透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探究作品的主题意蕴以及文学价值的能力,全方位浸润五育并举之美,达到三全育人,形成应用型人才的能说、能写、会运用的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双重身份,多维覆盖。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为基础、创新性为目标,理论创新相结合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打破了专业界限,融合了多学科知识体系的在线类通识类课。

教学内容:以时间跨度为轴,以课程思政扎实落地为根,讲好故事,育好学生。

课程以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两个分期为时间轴;知识轴则构建以挖掘人在动荡时代对于和平环境和独立主体的深度认知的现代文学部分,以多维文化的碰撞之中必然的文化融合,突出融合之后所呈现的现代文明的指引价值,挖掘现代文明基因中所蕴含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历史自信的当代文学部分。

教学设计:从个人到集体,从作品到时代,从语言到情感,循序渐进的叩问心灵,引起共鸣,讲深讲透。

持续探究课程内容的高阶性与思想文化浸润性的双向引领;由个体讲到家国,既有对主体问题的深入探究也有对全局性内容的思辨性讲解,融文学、历史、哲学与理学等思维于一体,体现了“知识点导图化、讲解过程思政化、交叉学科理论清晰化”的基本特征,课程设计聚焦新文科理念;

以课程的挑战度为突破口,知识学习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结合。在人物形象探究、主题意蕴挖掘、文学价值引领等方面都采取了对比联想体验式的教学设计,注重课前、课中和课后知识点的全线贯穿,并且强调知识的运用。

 

图3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示意图

2019年秋冬学期开始在智慧树平台上线,截止到2023秋冬学期结束,共计运行9个学期,本校学习人数累计达到12450人,覆盖本校所有专业所有年级的在校生;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选课学校达到35所,公众学习者所属学校48所,选课总人数8650人。本课程提升了工科院校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和道德修养等非技术技能,特别是弘扬文化自信理念的课程思政主题得到了选课院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的强烈共鸣。

图4智慧树平台线上课程的选课学校及选课人数信息表


上一条:育成其美(首期)-以多维之美浸筑扎地之根 用两翼课堂培育向阳之树

下一条:人文“金课”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校级一流课程《传播学概论》